中國傳統文化中,易經不僅被視為永恆的經典,更被列為五經之首,足見其不平凡的內涵,若說其他經典還侷限在人世價值觀之內,那麼易經的見解早已超越人的尋常價值觀以外。可以說,易經是以整體宇宙的視角來俯瞰人生,易經所認定的吉凶禍福,往往出乎人之意料。人之習以為常的認知,在整體宇宙的視角下,可能正是造成人生坎坷、不順的原因。
隨意列舉幾個例子,譬如恆久,我們多希望美好的人事物可以永久保存,多希望美好的瞬間能夠化為永恆,與我們同在。可是易經卻會無情地潑一桶冷水,嚴峻地告訴人類:世間永遠不變化的東西,最後一定腐朽毀壞;適時的變化,才是保持恆久的秘方。
易經六十四卦中最能闡釋恆久之道的莫過於恆卦,觀察恆卦的卦象組合,也許你會認為恆卦應該由坤地、艮山,或者兌澤這一類固定於一處的自然物組合而成,比起坎水、離火、震雷、巽風等物,坤、艮更能保持穩定不動,豈不更符合恆久之義?
然而事實並非如此,恆卦的組合乃是最變動不居的震雷與巽風組合而成。以前讀《王陽明全集》,讀到〈五經臆說十三條〉對於恆卦的哲理體會,始終不明白陽明究竟想表達何意,陽明說:
恆之為卦,上震為雷,下巽為風,雷動風行,簸揚奮厲,翕張而交作,若天下之至變也。而所以為風為雷者,則有一定而不可易之理,是乃天下之至恆也。
陽明也知雷、風乃是天下至變之物,然而二者之合居然是恆常之義,其中定然有不可變易的道理、原則,否則周易不會取此二物作為恆常的代表。換言之,雷風之迅變是表面的現象,可是雷動風行、雷風相伴而作,其中暗藏所以如此的道理;這個「所以如此的道理」即是恆卦表達恆常的要義。這個義理到現在,我才明白。
關於恆卦卦象所傳達的恆久之道,我在「你所理解的持之以恆,可能是錯誤的--易經恆卦解說」這部影片中有詳細解說,讀者可點擊觀賞,本文就不復述。
就連表達恆久之意義的恆卦,依可見的表象來看,也是無常的,遑論其他卦爻。此處,易經十分清醒地提醒世人,莫要在無常的現象中追尋恆久,現實世界中沒有一物、或者一段關係是永遠不變,萬物都在變化當中,在這裡尋找永恆,乃是徒勞無功,愚不可及。
不過,我們對於美好的事物,刻骨銘心的感情,總希望能夠永恆長存,這是生而為人難以避免的衷心願望,若依易經的說法,是否我們都要親手粉粹這個願望?倒也不是!既然希望美好事物永久長存,那就得了解事物得以長存的關鍵是什麼。按照恆卦的道理,想要永恆不變,就須因時因地、適時變化,隨時與外界交流,不能閉關鎖門,以為這樣便能恆常不變,如此做反而適得其反。
可是因應時空的適時變化,說來容易,做起來卻是很難,恆卦六爻唯有九二這一爻稍微能夠達到這個標準,卻也僅是「悔亡」而已,其他五爻則是連「悔亡」都難以達成,可見「適時變化」有多麼不易!
說起來,歷代撰寫易經卦辭、爻辭、彖辭還有象辭的作者群,都是人間最清醒的人,也是最溫暖人心、能懷抱理想永不放棄的人。明知現實人間根本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,卻仍懷抱理想,指導人如何做才能實現恆常不變的願望。就以單純的夫婦之道而言,除了賺錢養家育兒,讓家庭逐漸興旺之餘,夫妻兩個還得保持親密的情感交流。想想看,若是其中一方事業心稍微重一點,或者工作不順利,整個心思必須投入職場中,試問還有多少時間、多少心思與另一半交流?既想事業成功,又想白首偕老,人人都須學會適時切換心情,在職場是一種心情,回到家又是另一種心情,不僅要學會時間管理,還須學習情緒控管,這一切用一句老話說,即是學會修身養性。因此說到最後,想要過著美好人生,道德修養是不可或缺的。
我一直強調易經固然是占卜之書,可是經過歷代聖賢的淬鍊,易經早已蛻化為修養心性的經典。海外一位美籍華人建議我,在設計占卜程式的時候,加入生辰八字、天干地支的演算,會讓占卜更加準確。我非常感謝這位遠在美國的網友的建議,我也不否認他的說法,靠著大衍筮法想達到百分之百的精準度,確實有難度,然而我依然不考慮他的提議,因為易經占卜除了指點人吉凶禍福之外,尚有一個重點,那便是提點人當下行為的缺失是什麼,應該如何彌補,換言之,易經能夠使人的心靈成長,這是其他占卜術難以取代的。
易經恆卦解說